京北方(002987) 本报告导读: 人工智能和信创双重启动;新机遇值得期待。 投资要点: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我们认为,公司AI+信创+稳定币是业绩增长的驱动力。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1.66/57.68/64.28亿元(25-26年原预测54.22/62.36亿元),同比增长11.43%/11.66%/11.44%;归母净利润3.63/4.14/4.81亿元(25-26年原预测4.80/5.62亿元),同比增长16.58%/14.01%/16.12%;EPS分别为0.42/0.48/0.55元(25-26年原预测0.78/0.91元)。参考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5年动态70倍PE,目标价29.31元(原为17.46元2024年26倍PE,1.4-for-1拆股后相当于12.47元,+135%)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中小银和非银金融机构增速显著快于整体增速。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6.36亿元,同比增长9.29%;归母净利润3.12亿元。其中中小银行客户贡献收入4.47亿元,同比增长17.26%;非银金融机构客户贡献收入3.66亿元,同比增长23.42%。此外,非金融业客户贡献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23.77%。中小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收入增速显著快于公司整体增速。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11.57亿元,同比增长3.74%。 人工智能和信创双重驱动。金融机构信创改造工程正呈现自上而下的演进态势,逐步由大型商业银行向区域性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延伸。同时,金融机构正加速适配鸿蒙生态的技术体系建设。另外,人工智能与金融业务广泛融合,数智技术与金融科技应用的市场需求预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周期。我们认为在人工智能和信创双重驱动下,公司将充分受益。 稳定币为公司带来新机遇。公司深耕加密货币相关领域多年,已建立起成熟的技术团队和技术储备。公司已构建以银行业为核心,辐射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领域的立体化客户矩阵。在香港,除部分当地银行和外资银行外,已实现对于金融机构的深度覆盖。我们认为,在香港试点稳定币的大背景下,公司在稳定币的尝试拓展方面将可能出现新机遇。风险提示。中小行拓展不及预期;AI应用落地不及预期;稳定币发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京北方(002987) 金融科技服务领航者,收入规模稳定增长 京北方是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服务提供商,公司致力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隐私计算及数字孪生等前沿科技的探索、实践与创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软件与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及服务,助力客户全面数字化转型。主营业务分为信息技术服务、软件产品与解决方案两大板块,构建了智慧运营、AI人工智能、供应链金融、测试云平台等多个业务领域的产品体系。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36亿元,同比增长9.2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12亿元,收入规模稳步上升。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57亿元,同比增长3.74%;归母净利润为0.47亿元,同比下滑3.71%。 技术储备深厚,有望参与稳定币产业链 稳定币是一种与法定货币或现实资产挂钩的加密货币,旨在通过锚定机制维持价值相对稳定。其以区块链与智能合约技术为支撑,兼具虚拟资产的去中心化特性与传统货币的稳定性,连接了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凭借其较高的支付效率及较低的交易成本,有望广泛用于交易、结算和价值存储等场景。作为国内领先的数智技术和金融科技服务商,京北方高度重视数字人民币、区块链、隐私计算以及智能合约等系列前沿技术的发展潜力,展现出深厚的技术积累与服务产品储备。经过多年的深耕,公司在稳定币底层区块链及智能合约基础技术方面有较深的储备,深度参与内地及港澳数字货币的IT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场景试点,紧密跟踪监管和金融机构的技术实践,为业务落地提供坚实基础。同时,京北方在数字货币相关领域积累的产品开发经验与技术服务能力可以在稳定币领域快速实现复制迁移。早在2020年京北方就已经参与到数字人民币的生态圈建设中,包括参与多家国有大行的数字人民币关键系统的建设以及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的跨境支付系统技术支持。公司整合智能合约、加密算法、公私钥体系、共识算法、区块链结构等技术,研发了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数字人民币系统三大核心产品,形成了全链条软件产品及系统建设能力,为稳定币在供应链金融、跨境贸易等场景的合规应用筑牢安全底座。 多元客户生态,跨境支付体系全覆盖 京北方通过差异化客户战略持续拓宽业务边界,积极构建多层次的客户合作生态,实现了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全链条渗透与生态化布局。公司多年前已开始协助部分客户接入SWIFT系统、CIPS系统,服务对象包括央行旗下IT子公司成方金科、CIPS运营机构、大中型直参银行以及众多间参金融机构,形成了全生态链服务能力,公司也参与了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凭借丰富成功案例沉淀技术和人才储备,培育新业务增长点。同时,公司积极拓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需求,目前已形成以银行业务为核心,辐射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全领域的立体化客户矩阵。公司重点探索非金融机构合作,特别是具备海量用户资源的互联网平台企业,结合其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客群优势,共同开发跨境贸易、供应链结算等场景的创新应用,推动金融科技业务创新和拓展,打造多元化的业务场景。 政策红利释放,跨境场景落地加速 香港稳定币法案的落地,赋予稳定币合法地位,代表着区块链等前沿金融科技应用加速落地,为区块链技术在跨境金融场景的应用扫清了监管障碍。这一立法进展与大湾区“金融+科技”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共振,直接激活了数字货币、RWA及跨境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技术服务需求。公司在业务布局上,围绕稳定凯发国际官网币发行机构、运营机构以及合作商户三个方向进行技术支持和系统建设,依托香港稳定币合规框架,基于前期数字货币战略部署,进一步拓展与数币运营机构客户的业务合作。另一方面,推动RWA技术与供应链金融平台深度融合,拓宽底层资产转化渠道,提高交易效率。公司作为头部金融IT服务商,正积极充当连接内地技术创新与港澳金融开放的纽带,借助政策红利加速相关业务的场景落地。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EPS分别为0.42、0.48、0.58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37.66、32.49、26.90倍。公司为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服务提供商,具有智能合约、加密算法、公私钥体系、共识算法、区块链结构等技术积累,有望深度参与稳定币与跨境支付产业链,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客户需求扩张不及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产品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
京北方(002987) 国内领先的数智技术和金融科技服务商,深耕金融机构客户,迈向AI+金融的新时代。京北方围绕软件及IT解决方案和业务数字化运营两大主营业务,构建了涵盖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创新产品、金融科技解决方案、软件开发及服务、业务数字化运营的完整业务体系;公司的主要客户结构相对稳定,覆盖银凯发国际官网行、保险、券商等十五类持牌金融机构。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46.36亿元,同比增长9.29%,公司营收在2017-2024年维持稳健增长,复合增速达到24%,同时公司近年来维持23%/8%左右的毛利率/净利率与15%左右的期间费用率水平。 AI+人民币国际化+客户跃迁的三维聚变催化金融行业迈入新阶段。 AI+金融的裂变:金融机构加速部署DeepSeek,低成本高性能AI模型显著降低AI+金融深度融合的门槛,AI从效率工具迈向效能引擎,驱动智能风控、智能运营、智能获客等不同业务板块的流程再造和效能增长。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CIPS和货币桥为代表的新兴跨境支付体系缩短了跨境支付链路,刺激了金融机构的IT系统改造需求。 互联网金融客户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互金客户商业模式日趋成熟,对IT服务和业务运营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推动金融行业的客户跃迁。 京北方:金融AI新范式下的破局者。 AI赋能业务节点价值创造:公司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领域,深入银行核心业务流程,打造全产品矩阵赋能驱动智能风控、智能运营、智能获客等金融高频场景价值创造。根据我们的测算,中性情况下,公司能够应用AI技术,推动至少350个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再造,其潜在市场空间约为420亿元。 稀缺的跨境支付探索者:以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为代表的区块链跨境支付处于发展初期,参与布局的公司较少。公司作为行业内稀缺的数字货币桥核心合作供应商,为银行提供跨境支付系统技术支持,有望依托先发优势构筑技术壁垒。 互联网金融客户跃迁:公司依托产品创新和定制化积极拓展互金客户,通过从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客群跃迁和成功案例沉淀,打开全新增长极。根据年报披露,京北方来自中小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已经由2021年的18.76%增长至2024年的24.02%,客户跃迁成效显著。 投资建议:公司采用“咨询+产品+解决方案+服务”四位一体的业务模式,面向优质客户群体输出体系化的数智技术和金融科技能力。在AI催化+人民币国际化+互联网金融客户跃迁的三维聚变下,未来有望开辟全新增长点。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的EPS分别为0.41/0.50/0.64元,2025年5月22日收盘价对应市盈率30/24/19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京北方(002987) 2025年4月11日公司披露年报,实现营收46.36亿元,同比上升9.3%,处于金融IT行业前列;实现归母净利润3.12亿元,同比下降10.4%;单Q4实现营收12.00亿元,同比上升7.2%;实现归母净利润0.86亿元,同比下降12.9%。 经营分析 AI赋能效果已在营收端体现,公司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创新产品实现营收0.80亿元,同比增长65.3%;智慧客服及消费金融精准营销业务实现收入8.20亿元,同比增长37.5%。此外,公司软件开发及服务/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数智化运营及服务分别实现营收16.27亿元/13.00亿元/8.09亿元,同比变动+4.8%/+9.4%/-5.5%。截至24年末,公司共有员工31,268人,人均创收为14.83万元,同比增长7.0%,自2016年起持续增长。 公司客户结构持续多元化,24年来自中小银行客户收入为4.47亿元,同比增长17.3%;来自非银金融机构的收入为3.66亿元,同比增长23.4%;来自非金融客户收入为3.01亿元,同比增长23.8%。全年新增中小银行/非银金融/非金融客户数量分别为14/29/13家。 前瞻布局AI领域,Agent产品加速落地。公司已发布智能反欺诈风控、智能资管投顾、智能运维、智能测试、企业知识助手等应用产品,已在银行、非银金融等领域应用落地。此外,公司还提供OCR智能识别平台、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平台、及AI数字人系统。 盈利预测 根据公司年报,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实现营收52.15/58.28/64.54亿元,同比增长12.48%/11.77%/10.74%;预计归母净利润为3.58/4.33/5.11亿元,同比增长14.74%/21.00%/18.20%,对应29.67/24.53/20.75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银行IT投入不及预期;AI产品推进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高管及大股东减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