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级、高密度——七月产业基金“巨轮”接连启航!江苏携手央企“落子”百亿科创基金,湖北、陕西在此之前也接连“官宣凯发国际首页”百亿级产业基金,地方政府推动产业升级的大手笔、快节奏令人瞩目。
这股热潮并非孤例,今年以来,从地方政府到产业“链主”,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金布局明显提速,为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厚植资本沃土。
与此同时,伴随“募投管退”各环节的持续精进——基金存续期拉长、投资阶段前移啃“硬骨头”、敢于陪伴企业长跑的“耐心资本”显著增多,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初现回暖生机。系统性地完善基金全流程体系,成为此轮政府施策的重点。
“硬科技”是今年新设产业基金的重点方向。从政府引导基金来看,高度聚焦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新兴领域。与此同时,上市公司、“链主”企业设立或联合设立基金也屡见不鲜。
仅7月,陕西、湖北、江苏三省接连推出百亿级基金,精准发力不同硬科技方向:陕西首期100亿元科技创新母基金落地,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为新质生产力壮大夯实金融基底。湖北设立100亿元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母基金,重点投向人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核心领域。江苏百亿诚通科创基金,依托本地产业基础,投向新材料、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早中期科技项目。
“从数据来看,2024年政府机构及国资控股机构的国资性质出资金额占比为88.8%,对应实际出资约1.13万亿元,政府引导基金出资额同比增长44%。2025年多地设立百亿元级产业基金,政策也在不断推动,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相关意见,各地政府积极响应,这些都表明政府背景的产业基金支持力度在增强。”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高级工程师周迪告诉中国工业报,相比纯市场化的VC/PE,政府背景产业基金或“耐心资本”更具稳定性和长期性,投资周期通常超过5年。同时,这类资金还能为硬科技企业提供政策便利,帮助企业对接当地产业园区,申请补贴等。此外,政府背景产业基金还可凭借其资源整合能力,链接政策、金融、人才、科研等多方面资源。
相较于往年,今年地方政府设立的产业基金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显著变化:第一,政策导向更为清晰聚焦。2025年1月7日,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要求政府投资基金要找准定位,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其中,政府产业投资类基金明确指出,要“优化基金功能,主要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围绕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重点投资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从国家对于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明确要求可以看出,地方政府产业投资基金主要发挥三个作用:引领带动、强固链中、维护稳定,既要引领产业发展,又要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固,还要实现产业发展的安全稳定。”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田宇对中国工业报说道。
第二,出资策略更加谨慎务实。田宇表示,不少地方开始控制新设基金的数量,转而将重心放在整合优化存量基金、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上。同时,在出资比例、返投比例等方面也作出动态调整,以确保财政资金的撬动效能和风险可控。
第三,运作机制向市场化、专业化加速转型。“越来越多的地方在基金管理上引入市场机制和专业团队。例如,浙江推动分类管理,湖北则通过公开遴选,引入深创投、中金资本等机构参与基金运作,提升项目遴选与投资决策的专业水平。”田宇说道。
第四,投资方向更明确。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青年研究员石少卿对中国工业报表示,今年高度聚焦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硬科技”赛道,明显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特别强调投早、投小、投长期,更关注解决“卡脖子”问题,强化对前沿科技、关键技术的资本支持力度。
在田宇看来,今年地方政府设立产业基金不仅在数量上稳中有升,更重要的是在质量和方向上实现了关键性转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可以说,今年地方政府设立产业基金的热情依然高涨,整体规模也在持续扩大,释放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积极信号。一方面,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激发社会投资意愿;另一方面,也为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注入了‘强心针’。”田宇分析道。
百亿级产业基金已密集落槌,将陆续注入半导体、AI、机器人等硬科技赛道。然而在繁荣背后,冷峻现实同样清晰。当地方政府与产业资本携巨资入场,硬科技投资如何穿越“研发周期十年起、估值泡沫隐现、供应链卡脖子”的深水区?又能否借国产替代黄金窗口与全球技术奇点,重塑中国创新版图?
石少卿指出,聚焦硬科技领域进行投资,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技术迭代快,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投资回报不确定性高;二是专业性强,对投资机构的项目筛选、投后管理能力要求极高;三是部分领域存在较高的政策壁垒和国际竞争风险,可能影响项目的长期发展。此外,退出渠道相对传统行业可能不够畅通,也增加了投资风险。
田宇进一步认为,当前市场上硬科技项目数量庞大,但优质项目仍属稀缺。部分项目存在“技术先进性”与“产业化可行性”之间的脱节。政府引导资金在支持硬科技发展时,亟需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估体系,既要看技术含量,也要评估落地能力、经济价值和未来市场空间。
相对而言,机遇恰恰来自于这些挑战背后所蕴藏的巨大价值。石少卿分析道,一是政策支持预期明确,硬科技领域是国家战略重点,政策支持力度大,地方政府和链主企业积极设立产业基金,为项目提供了丰富的资金来源和发展支持;二是回报率高,这些领域技术壁垒高,一旦突破,容易形成核心竞争力,带来超额回报;三是发展空间广阔,市场需求旺盛,如新能源的普及、AI应用的深化,为硬科技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募投管退”各环节优化,“耐心资本”增多,也为硬科技项目的长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田宇强调,硬科技是典型的“高风险、高回报”领域。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外部科技封锁压力加大,这恰恰凸显了我们强化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紧迫性和战略性。政府通过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关键领域,不仅能加快技术攻关,也有望在未来形成新的产业高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周迪表示,从对竞争格局的影响来看,地方政府和产业资本大规模涌入,会使硬科技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更多资金的进入将吸引更多企业参与竞争,可能会加速行业洗牌,促使企业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和竞争力。同时,也可能会推动行业整合,一些具有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的企业可能会通过并购等方式扩大规模,提高市场集中度。
从对技术发展路径的影响来看,大量资金投入会加速硬科技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突破。企业有更多资金用于研发,可能会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速度。此外,政府引导基金通常会聚焦特定的新兴领域,这会引导企业的技术研发方向与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相结合,推动行业技术向特定方向发展。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警惕‘资本扎堆’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田宇提醒道,短期内大量资金的集中涌入,可能抬高整个行业的试错成本,增加投资风险。同时,资本导向往往会吸引大量企业扎堆进入同一赛道,行业竞争迅速加剧,企业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地方在资源配置、项目评估和风险控制上可能经验不足,从而加大了政策执行和资源效率的挑战。因此,既要鼓励资本支持硬科技,也要推动形成更加理性、可持续的投资生态,避免“跑马圈地”,真正将资源投入到最具潜力、最具突破性的技术领域中。
在产业基金加速布局的同时,完善基金“募投管退”全流程体系也是今年政府的施策重点。
周迪指出,“耐心资本”对于硬科技企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硬科技企业研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例如深创投集团投资华大九天。在投资机构普遍不看好国产自主研发EDA软件时,深创投集团通过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前瞻研判企业技术实力,率先为华大九天提供资金和投后服务支持。在“耐心资本”的支持下,华大九天成长壮大,有效改善了国产EDA软件市场较为薄弱的局面。
继《指导意见》印发后,四川、广东、浙江等多地政府积极响应,发布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或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举措,壮大“耐心资本”,建立差异化管理机制,放宽基金存续期,建立健全激励容错体系,拓宽退出渠道等。
随着“募投管退”全流程体系优化,今年以来,创投行业回暖。执中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机构LP(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金额为8720亿元,同比提升50%,近5年来认缴出资金额首次增长。然而,政府引导基金依然是行业主要资金来源,LP国资化更加明显。
当前政府产业基金和“募投管退”机制在支持硬科技企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结构性和机制性不足。为更好地契合硬科技企业“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点,田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优化:
一是优化“募”的结构设计,引导更多真正长期资本进入硬科技。例如,加大对“耐心资本”参与硬科技投资的政策激励,如税收减免、风险共担等;提高政府引导基金对合格GP(管理团队)的选择标准,更关注其长期价值投资能力。
二是完善“投”的激励机制,提升对硬科技企业早中期的支持强度。明确凯发国际首页对“首投未盈利、技术领先”的项目给予容错激励;推动政府基金对具有战略价值而非短期盈利能力项目的支持权重,形成“容忍失败、鼓励探索”的投向导向。
三是改革“退”的方式与评估逻辑,减轻硬科技投资者的退出压力。一方面,可以建立多元化退出机制,包括并购退出、国有收购、战略回购、二级市场交易平台等。另一方面,在基金评价体系中,引入对技术突破、人才积累、生态贡献等非财务指标的考核;对于“战投型”政府基金,可在一定条件下接受阶段性退出或成果转化后退出,避免“退出一刀切”。
为了更好地满足硬科技企业的需求,对于当前的政府产业基金政策和“募投管退”优化措施的改进方向,周迪建议,一是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对基金管理团队的激励力度,如适当提高业绩报酬比例,使其利益与硬科技企业的长期发展更紧密结合。二是优化投资决策流程。在确保合规的前提下,简化投资决策流程,提高投资效率,以便能更快地对硬科技企业的项目进行投资,抓住发展机遇。三是加强投后管理服务。除了资金支持,政府产业基金应加强对硬科技企业的投后管理服务,利用自身资源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拓展市场渠道等。
“政府产业基金和‘募投管退’机制要真正服务硬科技,必须向‘长期主义、容忍失败、生态建设’倾斜,从资本端、项目端到退出端实现系统性优化。这不仅关乎基金的运作效率,更关乎科技强国战略的落地效果。”田宇说道。
新闻热线电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广告招商电话 行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