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地方国资,深圳新星603978)(603978.SZ)将对子公司实施增资。
5月7日晚间,深圳新星发布的子公司增资扩股计划显示,公司全资子公司新星轻合金材料(洛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阳新星”)拟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投资者洛阳工控新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工控新星基金”)2亿元增资。
本次增资完成后,洛阳新星的注册资本增加至11.84亿元,深圳新星对洛阳新星的持股比例由100%下降至84.47%,控股地位不变。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增资方工控新星基金由深圳新星联合洛阳国资共同出资设立,其目的在于优化洛阳新星资本结构,增强洛阳新星的竞争力。
目前,深圳新星的业务分为铝晶粒细化剂、电池铝箔坯料和六氟磷酸锂三大板块,洛阳新星是其电池铝箔坯料业务板块的重要子公司。2024年,洛阳新星实现营业收入24.23亿元、净利润699.14万元。
本次增资还设置了业绩承诺,即2025年至2027年,洛阳新星的净利润将合计不低于7700万元。
不过,受累于六氟磷酸锂产品价格较低,六氟磷酸锂业务亏损,2024年,深圳新星实现营业收入25.6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净利润,下同)亏损2.91亿元,连续三年亏损,累计亏损约4.8亿元。
根据增资方案,深圳新星的全资子公司洛阳新星拟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投资者工控新星基金。工控新星基金拟以2亿元认购洛阳新星新增注册资本1.84亿元,超出新增出资额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深圳新星放弃本次增资的优先认购权。
本次增资完成后,洛阳新星注册资本将由10亿元增加至11.84亿元,深圳新星直接持有洛阳新星的股权比例将由100%变更为84.47%,洛阳新星仍属于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工控新星基金成立的目的是以专项基金定向投资洛阳新星,目前尚未注册成立。
按照计划,工控新星基金的认缴出资规模为5亿元,由深圳新星、洛阳国宏资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洛阳市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三方共同认缴,认缴金额分别为1亿元、3.999亿元、10万元,认缴出资比例为20%、79.98%、0.02%。其中,首期出资额为2.1亿元,三方分别出资4200万元、1.68亿元、4.2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工控新星基金管理人、执行事务合伙人,洛阳国宏资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系国有企业,其为洛阳国宏投资控股集团的全资孙公司,后者的股东方为国有独资公司洛阳工业控股集团、河南省财政厅。
此外,洛阳国宏资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洛阳国宏投资控股集团还是洛阳市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合伙人。
本次增资还设置了业绩承诺,即2025年至2027年,洛阳新星的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1200万元、3000万元、3500万元,三年合计不低于7700万元。
交易各方还约定,若2025年12月31日前,洛阳新星实际回款金额低于2024年年度审计报告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80%,深圳新星、洛阳新星实际控制人承诺就实际回款金额与应收账款余额80%的差额部分向洛阳新星一次性现金补足。
数据显示,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洛阳新星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23亿元、6.9亿元,净利润699.14万元、1111.7万元。
截至2025年3月末,洛阳新星资产总额25.02亿元,净资产10.92亿元。本次交易中,洛阳新星的投前估值为10.88亿元。
联合地方国资共同对子公司增资,深圳新星意在优化洛阳新星资本结构,为其日常经营提供资金支持,增强其综合竞争力,可促进其长远可持续发展。
目前,深圳新星的主营业务包括铝晶粒细化剂、电池铝箔坯料、六氟磷酸锂三大业务板块,洛阳新星则是深圳新星电池铝箔坯料业务的重要子公司。
深圳新星年报显示,洛阳新星建设的年产10万吨电池铝箔坯料项目(10万吨铸轧生产线万吨冷轧生产线)已全部投产。
随着产品销售及毛利提升,2024年,深圳新星铝箔坯料项目毛利与上年同期相比凯发国际官网实现由负转正。其中,铝箔坯料铸轧卷产量为7.35万吨,销量为5.0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4亿元,毛利总额2236.33万元;铝箔坯料冷轧卷产量为1.79万吨,销量为1.2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54亿元,毛利总额756.91万元。
其他业务板块中,2024年,深圳新星铝晶粒细化剂销量为4.52万吨,同比上升3.54%;实现销售收入10.81亿元,同比上升7.29%;毛利总额为9999.30万元,同比上升29.06%;毛利率为9.25%,同比上升1.56个百分点。
然而,受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产能过剩,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六氟磷酸锂产品价格持续处于低位区间,深圳新星的六氟磷酸锂业务板块出现亏损,成为公司业绩拖累。
2024年,深圳新星六氟磷酸锂的销量为1756.24吨,销售收入为9433.66万元,毛利总额为-4234.82万元,同比下降2298.70万元。
不仅如此,深圳新星还计提六氟磷酸锂等相关生产设备、在建工程、存货等减值1.07亿元,加大了业绩负担。
2024年,深圳新星实现营业收入25.63亿元,同比增长62.32%;净利润亏损2.91亿元,同比减少105.8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下同)为亏损3.04亿元,同比减少113.16%。
至此,深圳新星已连续三年亏损,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金额分别约为4.8亿元、5.04亿元。
2025年一季度,深圳新星实现营业收入7.42亿元,同比增长47.83%;净利润242.14万元,同比增长106.03%;扣非净利润亏损47.77万元,同比减亏98.86%。